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社会实践】走进名企·用户研究专题——浙大心理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微店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01阅读量:524

2017年7月31日下午,浙江大学心理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位于西溪谷G座的微店/口袋购物公司。这是“走进名企·用户研究专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站。

微店/口袋购物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移动互联网购物领域的企业,现有产品“微店”、“口袋购物”、“微店-买家版”、“今日半价”、“微店全球购”,已经在各平台上线并累积了千万量级的用户。实践团队今日正是要对微店公司展开调研。

在微店从事用户研究的余喻女士首先向实践团队介绍了企业的大体情况,随后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微店的两间体验室。这两间体验室主要用于可用性测试,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还了解到了设置体验室的注意事项,以及体验室中种种设备的作用。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细节的重要性,而对于细节,对于实际环境中种种问题的洞察能力,也是我们能从长期的专业训练当中获得的。

ͼ1-

随后是微店用户研究团队的分享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余喻女士首先进行了题为《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用研》的分享。创业公司与大企业有所不同,更富有挑战性,基础设施也相对不完备,有时会因为缺少用户研究需要的工具,而不得不自己上阵写代码,编写用户招募系统和问卷系统。此外,余喻女士还讲到了用户研究在产品不同阶段的角色,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需求探索,而要承担起用研的职责,将用研的结果“落地”就显得十分重要,用户研究要经常以结果为导向,考虑研究结果要怎样被直接应用。

ͼ2-

两个定性研究案例的介绍紧随其后,许晓露女士和刘慧玲女士分别进行了分享。两个案例都从需求拆解、研究方法和结论应用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深度访谈和现场研究两种方法,也谈到了需求拆解和结论应用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需求拆解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模糊问题的具体化,例如用户对某产品的“态度”究竟是指什么。心理学的训练恰恰能使我们更好地将问题具体化。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有时也需要注意用户研究的深度,要抓住的不仅是人群有什么行为和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和特点。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问及了关于用户招募,以及如何平衡研究深度与效率的问题。

ͼ3-

ͼ4-

休息一阵之后是关于数据分析与定量研究的分享。杨西腾先生首先进行了关于如何基于数据为线下活动选址的分享。分享从研究框架的获取、数据的获取、数据分析与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四个方面展开。可以发现,即使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项目,在确定研究框架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访谈,确定用户的核心需求。之后才是用爬虫等手段获取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降维,而后进行排序、制作热力图等操作。

ͼ5-

我系赵欣颖学姐随后分享了关于输入法输入体验监测的实习项目。这一项目需要监测输入功能情况并提供优化方向,故而确定对输入法的评价维度显得非常重要。赵欣颖学姐讲到了心理学实验思维和业务支持思维的不同,在实际情况中,项目更多的是要被动地获取用户真实输入行为的数据,通过埋点得到数据结果,而非通过控制实验主动获取数据。故而,在该项目中,采用文献检索与业务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系列评价指标,最终得到对业务有支持作用的可视化结果。

ͼ6-

对微店的调研在融洽的氛围中结束,实践团队成员受益匪浅。阿里巴巴这样的大企业与微店/口袋购物这样的创业公司各有千秋,用研从业者面临的挑战也有所不同,但需要的核心素质却是一致的:找出真正的问题的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心理学的专业训练或许不能为具体的用研技能提升提供太多的帮助,但能让我们获得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更精准地发现问题所在,也不为结果的偏差所误导。

ͼ7-

文/陆若宇  图/施嘉慧